【
重慶營業執照代辦】稅收政策是各個企業或者是會計人員,都要及時進行關注的,如果我們沒有及時關注的話,出現問題,那遭罪的就是自己公司了,2019年新的稅收政策已經在實施了,正確迅速的完成納稅報稅等相關工作,對于企業來說是相當重要的。有幾種容易被判定為偷稅漏稅的行為,第1種是一預售稅款的方式,銷售貨物產品或者商品發出時,沒有進行按時軟件銷售收入,只是表面的掛賬造成進項稅額大于銷項稅額。如果是預收賬款情況不多的,可以把收了款項直接記入到應收賬款的科目價外收入,估計銷售收入不計提銷項稅額。我國關于增值稅暫行條例有一個實施細則,在這個實施細則中非常明白的規定了價外費用的內容,這個規定就是凡是價外費用不管是納稅人的會計制度是怎么算的,都應該并入銷售額,計算應納稅額。還有一種情況,那就是原材料轉讓。磨賬不記其他業務收入,或者直接抹掉應付賬款不計提銷項稅額。什么叫磨賬???這是會計行業的一個專業術語,也就是企業間在產品購銷業務中并不是使用人民幣資金流動而是應付賬款相互抵銷。第4種就是返利銷售合作的商家在街道,產品,現金后現金不做價外收入也不入賬,更不作進項稅額轉出形成賬外經營。剛才濰坊代理記賬提到的以上幾種情況都容易被判偷稅漏稅,所以在記賬的時候千萬要注意不能越雷池一步。
一、對于偷稅漏稅的行為包括哪些?
按照新《稅收征管法》第六十三條的規定,偷稅的手段主要有以下幾種:
1、偽造、變造、、隱匿和擅自銷毀賬簿、記賬憑證
所謂偽造帳簿、記帳憑證,是指行為人為了偷稅,平時沒有按照稅法設置帳簿,為了應付稅務檢查而編造出假憑證、假帳簿、無中生有、欺騙他人;所謂“變造”帳簿和記帳憑證,即把已有的真實帳簿和憑證進行篡改、合并或刪除,以此充彼,以少充多或以多充少,或者帳外設帳、帳外經營、真假并存,從而使人對其經營數額和應稅項目產生誤解,達到不繳或少繳稅款的目的。這種方式多為個體經營者所采用,以此使稅務人員無法得知其經營收支情況。
2、在賬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
行為人通過此舉以圖減少應稅數額,達到偷稅目的。主要方法有,(1)明銷暗記;(2)將產品直接作價抵債款后不記銷售;(3)已經銷售而不開發票或以白條抵庫不記銷售;(4)用罰款、滯納金、違約金、賠償金沖減銷售收入;(5)將展品或樣品作價處理后不按銷售記帳,等等。此外,多行開戶,同時使用,而只向稅務工作人員提供其中的一個,也是行為人隱瞞收人的常用方法。
3、不按照規定辦理納稅申報,經稅務機關通知申報仍然拒不申報
4、是進行虛假的納稅申報
納稅申報是依法納稅的前提,納稅人必須在法定時間內辦理納稅申報,如實報送納稅申報表、財務會計報表以及稅務機關要求的其它納稅資料。行為人往往通過對生產規模、盈虧情況、收入狀況等內容作虛假申報,來達到偷稅目的。行為人有時虛報一項,有時虛報數項。
二、偷稅漏稅的原因
1.會計人員的業務能力和職業操守較低
企業賬本是稅務機關征收稅款的直接依據,而會計的基本職責就是記錄企業的日常經濟活動。但是,現實生活中,卻存在企業會計從業人員業務能力和職業操守較低,沒有遵從會計準則記錄企業經濟事項,不能夠正確記錄企業經濟業務,導致企業偷稅行為的發生。
2.企業追求高利潤的目的和僥幸的心理
在不少企業決策者眼里,納稅是一筆損失而不是每個公民的義務。他們更傾向于隱匿收入夸大成本,而達到不繳稅和少繳稅的目的。同時對于國家的法律懲罰,部分企業決策者對于偷漏稅行為存在僥幸心理,在不完善的稅收征管體系下,進行偷稅的行為。
3.對偷漏稅行為的處罰力度不夠我國稅收征收法及其相關法律對稅務部門對企業的偷漏稅行為的處罰力度和手段不夠。按照稅收征管條例的規定,不繳或者少繳稅款的50%以上5倍以下的罰款。這顯示了對偷稅漏稅者是采取罰款的經濟制裁為主,且不涉及個人利益。同時,罰款的低力度也提高了企業對偷稅行為收益的預期。
4.稅收征管體系不健全
我國一般意義的宏觀稅收并不高,與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相比都相對較低。但是,我國稅收征管體系不健全稅負比重不高,“費”負擔卻很重,導致納稅人鋌而走險,以此減輕企業負擔。同時稅收征管體系的稅務干部業務素質偏低,造成偷稅查不出來。甚至,有些稅務人員不認真負責,拿國稅作交易,企業交多少算多少,收“人情稅”。
三、種常見的根據政策來避稅的方法:
1、目前對小微企業的優惠政策如下:
1)每月開票金額不超3萬,免收增值稅及附加稅(適用于增值稅普通發票)。
2)每月開票金額不超10萬,免收教育費及地方教育費附加(適用于增值稅普通發票)。
3)自2015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對年應納稅所得額低于30萬元(含30萬元)的小型微利企業,其所得減按50%計入應納稅所得額,按20%的稅率繳納企業所得稅。
舉例:小型微利企業的實際經營中,如果當月下旬已經開出近3萬的發票,還有一筆即將到賬的收入,則盡量別在當月確認收入,這樣可以減少增值稅的繳納。
2、國家對高新技術企業的優惠政策如下:
1)企業的研發費用可以按175%進行企業所得稅的稅前扣除。
2)申請成為“高新技術企業”,可以少繳10%的企業所得稅,按照利潤的15%繳納。(非高新技術企業需要繳納25%的企業所得稅)
這兩項規定,到底能為高新技術企業減輕多少稅負,我們通過一個例子來看一下。
假如,某高新技術企業的凈利潤為200萬,研發費用為100萬。
按照優惠政策的規定,企業的研發費用可按照175%進行企業所得稅的稅前扣除,那么,該企業就可以扣除175萬,只需對剩下的25萬按照15%的稅率進行繳稅,即高新技術企業應繳納的所得稅額為3.75萬。
而對于非高新技術企業來說,申請研發費用稅前減免優惠的難度大,因為稅務局的甄別條件比較嚴格,即使申請成功,也要按照25%對減免后的利潤進行征稅,需要繳納12.5萬元的企業所得稅。所以建議符合條件的企業盡快申請為高新技術企業,輕松享受政策福利。
所以,建議符合條件的企業盡快申請為高新技術企業。
3、年終獎繳稅的優惠政策如下:
年終獎的準確叫法是“全年一次性獎金”, 年終獎個稅計稅方法是一種比較優惠的算法,是全年僅有的一次可以除以12計算合適稅率的稅收優惠。
年終獎是對企業員工們一年來工作業績的肯定?!澳昴╇p薪制”是最普遍的年終獎發放形式之一,大多數企業,尤其是外企普遍會使用這種方法。
企業要利用好“全年一次性獎金”的稅收優惠政策,減輕稅負,還需要注意以下事項:
1)納稅人取得全年一次性獎金,單獨作為一個月工資、薪金所得計算納稅。在一個納稅年度內,對每一個納稅人,該計稅辦法只允許采用一次。
2)納稅人取得除全年一次性獎金以外的其他各種名目獎金,如半年獎、季度獎、加班獎、先進獎、考勤獎等,一律與當月工資、薪金收入合并,按稅法規定繳納個人所得稅。
3)由于個人所得稅的法定納稅主體是個人,企業為員工承擔的個人所得稅不能稅前扣除,在年度匯算清繳時,企業應進行納稅調整,調增應納稅所得額。
二、企業容易忽視而導致多繳稅的4種情況
1、沒有生意也要進行零申報
根據相關法律法規,營業執照批下來后,企業每個月都必須向稅務局申報企業的經營情況。不管有沒有賺錢,也不管有沒有生意,每個月都要根據運營情況做賬然后根據賬本向稅務局做稅務的申報?,F在小規模企業一個季度的開票量不達九萬元的話,可以進行零申報。零申報辦理起來也比較簡單,如果不辦理,企業將會面臨 2000元的罰款。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長期零申報,可能會被稅務機關納入重點監控范圍,如有不實情況,將會被稅務機關依法查處。
2、增值稅稅率只與行業有關,與進項稅的稅率無關
關于這一點,舉個例子:增值稅第二條規定:圖書銷售的稅率是11%。即只要企業是一般納稅人,銷售圖書的稅率就是11%。
那么問題來了,如果某銷售圖書的公司,也符合一般納稅人的條件,但他拿到的印刷圖書的進項發票是17%,在進行繳稅時,還能繼續適用11%的稅率嗎?(即繳稅時,按11%的稅率抵扣17%的稅率)。
答案是肯定的,該公司仍然適用于11%的稅率,因為行業性質決定了增值稅稅率,與進項稅的稅率是多少無關。
3、合同作廢也要記得納稅
企業在日常經營過程中,必然要與外界簽訂合同,如果中間發生意外,雙方廢止了合同,也是需要完成印花稅繳納義務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印花稅暫行條例》第七條規定:應納稅憑證應當于書立或者領受時貼花。由此可以看出,企業是否要繳納印花稅,應該看合同的簽訂與否。也就是,只要雙方簽訂了應稅合同,那么就應該在合同簽訂后申報繳納印花稅,而與該合同的過后作廢、是否履行無關。
4、不拿發票就要多繳稅
稅務機關實施“以票控稅”,企業所有的支出都要取得合法憑證,否則不能稅前列支。能夠取得合法憑證(發票)成了企業節稅的重要方法。
然而有些人不以為意,當對方以優惠為名,誘導企業不開發票時,有些企業就會同意,這樣做其實是吃虧的,舉個例子:
某公司購買1000元的辦公用品,如果不開發票只需付900元,而如果開發票則需付1000元,表面看起來,不要就可以為企業節省100元。
然而現實是:如果多付100元,企業的所得稅就可以少繳330元;而如果少付100元,企業的所得稅就要多繳330元。拿不拿發票的區別一看就明白了。所以,企業人員一定要記?。翰荒冒l票就會多繳稅。
三、創業者不可不知的 5個節稅技巧
1、將個人專利以技術入股的形式投入公司使用
如果企業老板或員工個人擁有專利,并將其提供給公司使用,公司在對待個人的專利時,可以為其合理估價,并以有價入股的形式納入公司使用,并簽訂正式的合同。 這樣一來,專利就會成為公司的無形資產,會計人員可以采用合理攤銷的方式,將其計入成本費用,從而減少利潤,達到少繳稅的目的。
2、合理提高員工福利,計入成本,攤銷利潤
中小企業主在生產經營的過程中,可以在不超過計稅工資的范疇內適當提高員工工資,例如:為員工辦理醫療保險,建立職工基金(如:養老基金、失業保險基金、教 育基金等),增加企業財產保險和運輸保險等等。如此一來,不僅可以調動員工積極性,而且這些費用都可以列入企業的成本,從而攤銷企業利潤,減少稅負。
3、混合銷售要依法而簽,分別計稅
一項銷售行為如果涉及服務又涉及貨物,就是混合銷售。這里包含兩個要素:一是必須是同一項銷售行為,二是必須要涉及服務和貨物,二者缺一不可。其中也有需要注意的稅務籌劃點。
例 如,對于一家生產設備并提供安裝服務的商家來說,肯定想要做低材料價格、做高安裝服務價格,讓本來該征收17%材料增值稅銷售額變成了征收11%的建筑服 務銷售額,以此降低增值稅負擔,提升稅后收入。
但是對于購買方來說,則更希望獲得更多的進項抵扣稅,以此來提高報銷額,也就是希望對方按照17%的稅率納 稅。所以如何開票是雙方博弈的過程,各家會計要認清這一點,避免在稅務往來中,被對方的籌劃,導致自家多繳稅。最明智的做法就是依法簽訂,分別計稅,公平 合理。
4、發票丟失,及時補救,仍能報銷和入賬
我國實行以票控稅,因為涉及到稅收,如果發票丟失想要重開一張是不太可能的。但是,沒有了發票就不能憑票報銷和公司入賬,該怎么辦呢?
丟失發票不用慌張,你可以采取以下兩種措施進行補救:
第一種,從外單位取得的原始憑證如有遺失,應當取得原開出單位蓋有公章的證明,并注明原來憑證的號碼、金額和內容等,由經辦單位會計機構負責人、會計主管人員和單位領導人批準后,才能代作原始憑證。
第二種:如果確實無法取得證明的,如火車、輪船、飛機票等憑證,由當事人寫出詳細情況,由經辦單位會計機構負責人、會計主管人員和單位領導人批準后,代作原始憑證。
5、成本費用中公司費用與股東個人消費不能混雜在一起,要劃分清楚
例如,有些公司出資購買了房屋、汽車,卻將權利人寫成了股東,而不是付出資金的單位,而且該筆資金也沒有在賬面上列示股東的應收賬款或其他應收款。這樣做合理嗎?
首先,這是成本費用中公司費用與股東個人費用相混雜的事例。按照《個人所得稅法》及國家稅務總局的有關規定,上述事項視同為股東從公司分得了股利,必須代扣代繳個人所得稅,相關費用不得計入公司成本費用,要在賬面上列示股東的應收賬款或其他應收款,從而給公司帶來額外的稅負。